学校始建于1960年,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是为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指示,国家在西南地区布点建设的农业机械本科院校,建校当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学校1978年被四川省确定为六所重点高校之一,1982年成为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整体并入西华大学。
建校63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秉持“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训,传承“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秉承“育人为本、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国家和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内涵提升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办学声誉卓著。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任志锋、东方电气集团首席专家石清华、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等校友为代表的各类人才30余万名,已经成为四川省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壮大。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000余名,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80余人次。学校还聘请了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学校特聘教授。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工、理、管、法、经、艺、文、教、农等9个学科门类,有21个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近4.5万人。学校现有3个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3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9个本科专业(其中77个专业在2023年招生),具有面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等20余个,拥有省级一流专业、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等40余个次,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新农科项目、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300余个。
学校面向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区域发展战略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部级科研平台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24个。拥有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共建的四川省应急管理学院。学校凝聚学科科研优势,努力服务四川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牵头编制四川省农业装备、川菜产业、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攻关路线图。近五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900余项,获四川省技术发明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部省级以上各类成果奖50余项。“工程学”学科持续保持在ESI全球排名前1%。在U.S.News2023世界排行榜中,“工程学”学科排名全国第187名,四川第8名。“机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学校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兴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强化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赛教融合,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拥有国家级教学示范基地,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是四川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五年,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内外重大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1030余项、省级奖471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总决赛中获唯一特等奖,在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实现我国该赛项上奖牌零的突破并获得银牌。学校重视网络文化建设,是“易班”网络思政平台全国推广第一所试点高校、全国易班共建示范高校,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学校艺体教育成效显著,招收乒乓球、跆拳道、足球高水平运动员,奥运冠军陈龙灿亲自执教,学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连续三年蝉联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乒乓球项目团体冠军,啦啦操队获世界啦啦操锦标赛第三名,学生艺术团多次参加央视春晚等文艺演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学校被评为四川省就业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国内合作和国际交流。学校是全国收藏《中华再造善本丛书》的100所高校之一;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高校,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单位;与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共建城市灾害研究中心;与省农业厅共建“四川现代农业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天府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开展农机和食品领域合作。学校建有国家民委“日本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省“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省“国际科技合作(澳新)研究院”;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新加坡、黑山、捷克等10余个国家的7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与印尼三一一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广泛开展师生交流交换、人才联合培养、学术及科研合作等活动。
砥砺奋进新时代,凝心聚力启新程。全体西华人正以昂扬的精神风貌,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